电影院3D影厅核心竞争力的秘密

2016-02-29 19:13:49      点击:
众所周知,2016年全国新增影院1612家,新增银幕9552块,其中约85%都都具备放映3D电影的功能,可见国内3D电影的热度不减,未来中国还将继续作为最大3D电影市场领跑全球,另一边国人对3D电影的热度不减,使得3D系统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。
        可以说,2017年国内的3万多块3D银幕与3D设备商一起,迎来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,各家3D系统生产企业都应该清醒意识到,机遇面前“剩者为王”,而到底谁能成为“剩下来”的那位,则还要市场说了算。
        简单来说,我们知道目前影院3D技术的实现原理都是让观众的左眼接收左画面,右眼接收右画面,即用双眼视差原理形成画面的立体纵深感。这就衍生出三种技术流派:主动式(快门式)、全光谱彩色技术以及主流的偏光式(被动式)3D技术。
        所以,无论是各家3D生产厂商还是用户,他们的设备研发、采购计划,也都是围绕这三种技术展开的。可以说,市场选择“剩下”这三种技术,3D生产企业负责不断完善它,而影院则在三种技术方案中做出选择。当然,由于多种因素,市场多数选择了偏光式(被动式)的3D系统。
        目前市场主流的偏光式3D系统了。原理上,它是利用光的偏振特性,限定光线只在垂直或水平方向上波动,然后以液晶片加以控制,当光线的波动方向与液晶片一致时,光线就能够顺利通过,而当光线的波动方向与滤波片不同时(如一个垂直一个水平),光线就不能通过,以此来保证左眼接收左画面,右眼接收右画面。
        相对来说,偏光式3D占据主流的原因在于它的技术实现简单、眼镜成本也低(最便宜只要几块钱一副)。但要求必须采用金属银幕,令反射光保有原来的偏振特性,而漫反射的白幕则会破坏这一特性。
    高光效是3D系统的唯一追求吗?
        3D技术始终要与放映机光源、银幕的发展相适应,同时兼顾影院的实用性原则,偏光式3D系统的发展道路尤其如此。由于3D系统光效很低,因此几乎所有3D设备厂商都在围绕高光效进行产品研发与升级,这在很大程度上也确实改善了国内原本昏暗的3D放映效果,可谓是功德一件。
        那么,面对形形色色的3D产品,我们影院又该如何挑选呢?究竟什么才是适合的3D系统,下面不妨以偏光式3D技术为例,了解一下单光路、双光路、三光路的基本原理:
        以传统的单光路系统为例,当放映光线经过起偏器(偏光镜)投射射时,一部分透过偏光镜投向银幕,还有一部分在偏光镜入射面反射,这样就损失了一部分光。而要把这部分光效重新利用起来,就要寄希望于光回收技术。
        于是,双光路系统就应运而生了。它主要通过在原偏光技术的基础上,通过多组镜片及精密的光延时技术,与原投射出去的主光路叠加从而增加银幕画面的亮度。同理,三光路也就是把双光路系统中损失的光再一次收集利用起来。从技术角度来说,三光路比双光路的实现难度更高,要求更精确控制延时和光路控制。另外,三光路设备有上、中、下三个偏振镜片,重量也明显增加,这就导致2D/3D转换机构的位置精度控制难度增加。
        因此,我们可以得出结论,单光路系统由于光效低,目前已不符合影院画面亮度和绿色节能的要求,而双光路、三光路产品则各有其优劣。相比较而言,三光路系统的光效最高,技术也更复杂,符合部分影院选购设备的要求;而双光路系统的光效次高,能保证电影画面的清晰度与对比度,技术成熟度高,价格也合理,符合更多影院的采购需求。
        综上所述,可以说未来3D技术的发展方向绝不会仅止于单纯提高光效,而是要向提高整体的3D放映效果转变。甚至再往前看一眼,偏振式技术难道就是最终的3D电影技术了吗?至少对于人眼来说,不论是长期观看的视觉疲劳问题,还是身临其境的感觉方面都还远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地步。因此,若要问3D电影“剩者为王”的秘密是什么?则终究还要看观众、影院与3D设备商们对放映效果的追求有多极致。更清晰、更立体、色彩更鲜艳、性价比更高……反正肯定不只是亮一点那么单纯。
售前QQ客服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售后QQ客服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售前旺旺客服
点这里给我发消息
售后旺旺客服
点这里给我发消息
手机网站二维码